我自小就喜欢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,很幸运来到银河国际检测中心,有了这样一个创新的平台和机会,我希望能在科研创新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,成为一名真正的创新型人才,能以自己的创新能力给社会带来便利,成为走在科学前沿的少数人,将来祖国建设成为发达国家也有我出的一份力。
在2016年,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,我对科研一无所知,但是我喜欢创新,喜欢搞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,一次偶然的机会,班主任潘老师为了培养本班员工的创新能力,在班里通知准备组建一个对科研感兴趣的团队,做一下实验、搞搞科研,但是在科研方面毫无经验的我想去又没自信,然而内心的想法告诉我:“我的梦想不能在还没有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破灭了”,带着骨子里对创新的狂热和绝不做大多数的性格,我尝试着迈出了第一步——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了团队。
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科研,很多东西都不懂,心都是虚的,但是班主任一再鼓励我们:“每个人能都有这样一个过程,不懂可以学”。是的,不懂可以学,我开始看起了文献,想了解别人是怎样做研究的;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,刚开始根本看不懂,倔强的性格让我就这么看下去,看不懂就问,然后再看,感觉看文献的过程是一种煎熬,还要自己强迫自己看下去,就这么一句一句地读,一篇一篇地看,每看一篇必须挤出大量整块地时间,一篇,两篇,十篇,几十篇…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好像能读个一知半解。
因为身在水文专业,面对水污染,我们业有一份责任,我所在的团队对环境治理很感兴趣,于是我们开始了研究,我们参阅大量的文献,针对当时市场的不足以及治水方式存在的一些优缺点,做了很多次的猜想、假设、验证,最后因为可行性太低,基本都给排除了,大量的努力和尝试好像付诸东流,在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,有老师的鼓励和引导,我们虽然心累,但是热情不会退却丝毫,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没过多久,在经过多番尝试后,终于发现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方式,于是我们共同构建了治水模型——一种自曝气生物种植盘,当时的感觉像是发明了一种高科技一样。
同年暑假,第五届全国老员工水利创新大赛在大连举行,有了第一个来之不易的模型,我跃跃欲试,于是我们这个团队报名参加了比赛,赛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制作模型,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来准备答辩,以及一些展示品的制作;信心满满的我一次穿上西装站在比赛现场,每一位评委老师路过我都会热情地讲解我们的模型,然而在答辩阶段评委老师怀疑我们装置下的沉水植物不能存活,我们毕竟是理论创新,并没有实验数据的支撑,一下被戳中了痛处,无法用数据来回答评委老师的问题,最后虽然获奖,但是没有到达我想要的高度,只能失落收场,那是我第一次在科研的道路上受挫,然而我并没有一蹶不振,重拾心情,继续行进在科研的道路上。
失败其实是科研道路上最常见的一种情形,失败肯定比成功能学到的多,这次的失败让我学会用数据说话,知道了实验的重要性。为了得到有效数据,证实评委老师的疑惑,回到学校就开始设计实验,购入材料,布置实验场所,由于实验为中试实验,在户外的露天环境下进行,所以实验场所的布置非常麻烦,前后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,抽水、清理淤泥和腐烂的水草,由于条件有限,避免不了一些脏活、累活,清理完水池浑身臭气、精疲力竭,然而过程确是欢笑着的,因为这是科研激发的热情,这也是在为自己梦想所做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,布置好实验,马不停蹄地开始实验,基本实验数据每日一测,麻烦的数据一星期一测。记得第一次测总氮、总磷时,我拿着国家水质测定标准在实验室折腾了8个多小时,最后的因为稀释的倍数不够导致测不出正确数据,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,但实验时必须专注,否则会因为一点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,这样一做就是半年,让坚持成了一种习惯,每次做完实验往往已是深夜,静静地走回寝室的路上,回想一天的收获,心情澎湃,感觉一切都充满希望。
一步一步地坚持,一点一滴地收获;只待过程开花结果,花香四溢,硕果累累,方能感受成功的喜悦。我离成功的距离还有很远,但是我已早早启程。总结一下大学一来一些小小的收获,或是成果、或是知识、或是眼界:
2017年7月,在第五届全国老员工水利创新大赛上获优胜奖。
2018年,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入选为省级项目。
2018年3月,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成功。
2018年6月,在首届“地质+”全国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上项目获铜奖。
2018年8月,在第四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上获校级一等奖。
2018年10月,在4556银河国际第一届创新论坛报告会上获二等奖。
梦想并非空想,努力需要配得上自己的野心;因为参加的比赛较多,为此我牺牲了很多在学业上的时间,不过我觉得为自己的兴趣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,去年6月,因为参加“互联网+”需要将成果转化成商业计划书,当时时间比较紧,前后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完成了90页左右的商业计划书,其中包括了项目简介、市场分析、财务分析、风险分析等,对于水文专业的我做这些无疑是非常困难,然而我逼迫自己沉下心来,从零开始,那几天我读了海量的各个方面的文献,每天睡觉花的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,在交材料的当天,汇总各个部分内容、生成目录、提高封面的观赏性,一直到凌晨5点,就这样一次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,完成看似完成不了的事情,这就是我成长的过程。
“想到不去做,不如没想到”,知行合一,让自己行动起来,沉下心、耐住寂寞,科研其实让人如痴如醉;最后,感谢一路上指导老师的谆谆教诲!感谢团队里一起努力的每一个人!我相信自己会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。